top of page
搜尋

黃黃靜嫺:自主學習與成就動機的培育要訣

  • design0027
  • 2015年1月12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過往四期,我們分別探討了兩種學習動機(外在學習動機及內在學習動機),並建議家長幫助孩子減少對「外在動機」的依賴,培養子女的「內在動機」,才可使他們產生自主的學習行為,個人從活動中取得樂趣和滿足感,而無需靠外在的獎罰來推動。

當孩子建立了內在學習動機後,他會在家長的鼓勵及讚賞下,漸漸地產生一種內在需求,就是想要獲得成功或卓越的內在需求(Need for achievement),稱為成就動機(Achievement Motivation),即小孩子對自己認為重要的、有價值的事情樂意去做,並努力達到完美地步的一種內部推動力量。這種追求成功或卓越的內在需求,可以在高小開始形成。讓我談談我的經驗,來解釋這概念吧。

成就動機小學已萌芽發展

當我的兒子到了小學四年班時,有一天他忽然問了我一個問題。以下是我們當時的對話:

兒子說:「媽咪,你覺得我是不是一個乖兒子呢?」我即時好肯定地回答他:「當然,你是我的寶貝兒子,媽媽時常覺得你對他人有禮貌、有愛心、正直、讀書勤奮、愛上帝、孝順爸媽……」我握住他的小手,輕撫他的頭髮,溫柔地娓娓道出平日讚揚他的好行為。

他一面聽著,一面微微地笑,然後,他好有自信地說:「我知道。你平日也這麼說。但是,最近我常思考著一個問題,想了好幾個星期,都不知怎樣做才做得好!就是我想成為一個更『乖』的兒子,做一個比現在更『叻』的人。但我想來想去都不知還有甚麼我可以做,來成為更出色的人!媽媽,不如你輔導一下我吧!」

兒子因知道我做心理輔導的工作,故常常要我幫他做輔導,直至現在他已經上了大學,也與我們分享他的憂愁。

從上述的對話中,可見小孩子渴望追求及獲得成功或卓越的內在需求(Need for achievement)已經開始萌生、探索,然後跟著驗證及實踐。然而,這個探索的過程是漫長的,直至過度了青春期後;同時,這成就動機的內在需求也很脆弱及易被摧毀的。

究竟,家長應如何培育子女的成就動機呢?

培育成就動機的關鍵

家長們想培育子女的成就動機時,應先認識有哪些要素會影響成就動機的出現及形成。這些要素包括:

  • 「比馬龍效應」/「自我實現的預言」( Self-fulfilling Prophecy )

  • 習得無助感 (Learned Helplessness)

  • 成功需要理論 (Need for Achievement)

  • 歸因理論 (Attribution theory)

下期開始,我們將引用大學有關的研究及日常實際例子,讓家長們認識及掌握具體培育子女的成就動機的技巧。

撰文:黃黃靜嫺

具專業輔導碩士學位(美國Olivet Nazarene University)及社會工作學士學位(香港理工大學)。現為註冊社工,有20多年社工經驗,擁有資深的社會服務及輔導工作經驗。長期致力研究及發展心理、情緒及家庭輔導與培訓工作,對解決個人心理困擾、兒童身心成長培育及親職教育皆建立其獨特的見解和輔導心得。

 
 
 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