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日嘈夜嘈好煩 絕招助兄弟姊妹停戰(上)

  • design0027
  • 2015年3月1日
  • 讀畢需時 1 分鐘

arguing-siblings1.jpg

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研究顯示,不管兄弟姊妹性別的組合為何,3-9歲的孩子平均每小時吵四、五次架很正常。研究發現,太過頻繁且激烈的爭吵,會提高孩子憂鬱、焦慮以及降低自尊心的風險,若沒有適當調節,孩子青少年時會更容易有不良行為。只要父母願意投入心力,就能幫助孩子改善不良的吵架模式。

幫孩子對話

許多兄弟姊妹的紛爭,源於年紀較小的孩子還不太會用言語表達不快,講不過別人的那方,情急之下會動手動腳,宣洩內心的挫折和不滿,這是為什麼幼兒生氣時會咬人或打人。

小學階段的孩子喜歡訴諸「殺傷力強」的語句來表達不滿,例如說「我最討厭你」來逞一時之快,但非他們本意。對於不懂語言解讀背後心理動機的小孩而言,這些話語很傷人,瞬間爆發拳打腳踢。

心理學家表示,語言表達能力愈好的小孩,愈容易保持冷靜。若孩子能說出:「我好生氣,因為妹妹弄壞了我的車車。」這樣能清楚表達自己狀態的孩子,較不會對妹妹吼叫或動手打人。

父母要幫助孩子擴充情緒字彙,別讓孩子停留在只會說「開心」「難過」和「生氣」的層次,例如看到別的孩子爭執時,引導孩子說出他們為什麼吵架:「小西很生氣,因為軒軒弄壞了他的玩具。」 除了生氣、難過,父母也可以適時引導,讓孩子理解還有其他細微的情緒存在,比如挫折、無助等,都可能讓小西的行為失控。

(未完待續)

 
 
 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