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護孩子的父母
- design0027
- 2014年11月26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一次家長講座完畢,幾位家長前來問我關於管教子女的問題。一位年輕母親問:「我的孩子二年級,總是要我在旁陪伴他做功課和溫習,怎樣才能教曉他自己溫習功課?我知道孩子要學習獨立,將來也得靠自己來應付考試。」這位母親其實很明智,提出了一個符合孩子成長需要的管教問題。
家長都要陪子女讀書
「你有沒有嘗試過讓他自行溫習去應付考試? 」「有。」母親爽快地回答。「可是那次成績由原來十幾名,退步至幾十名。」雖然母親語氣平靜,但我仍能感受到這位母親的焦急。我回應說:「所以你還有些擔心,不太放心讓他自己溫習去應付考試。」母親微笑點頭。「兒子還對我說,所有同學都有爸爸媽媽陪伴溫習的。」 身旁的家長們不由得加入討論,說:「對呀,個個家長都要陪著孩子,他們才肯溫習,有些連書也不肯看一眼呢!你的兒子算乖了,肯溫書!」另一位又說:「你不幫孩子溫習,其他家長也會問你:『怎麼不幫孩子溫書,怎能由得他自己應付考試?』」這位母親一臉無奈,然後輕聲地對我說:「不只這樣,連班主任也叫我一定要幫他溫習,否則成績一落千丈,以後就很難跟得上了。」 看著這位母親,我也感受到她的無奈。現今做家長實在不容易,父母不但要照顧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需要,及處理孩子在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行為和情緒問題,又同時要承受學校及社會的壓力,家長需要多花更多心力,抵擋社會上只著重利益和競爭的單一價值,以保護孩子的成長空間。
常態看成病態
近年,社會出現許多對家長的負面評價,如「怪獸家長」、「直升機家長」等,大眾都傾向把許多孩子的問題歸咎於家長不當的管教方式。當然,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無庸置疑,但社會對家長的批評亦只會增加家長管教子女的壓力,而很多時候,這種無形壓力會使父母不期然把注意力聚焦在孩子的錯誤和過失上,因為只要孩子有負面的情緒或不良行為,父母便難免被受指責。 久而久之,許多本來是孩子成長中的常態,也漸漸被看成為病態。因此,父母如何在這充滿焦慮的社會環境中,仍能保持樂觀平靜的心境,保護孩子的成長空間,阻擋外界的焦慮情緒蔓延至家庭關係中,並讓他們自由地去體驗生活,確實是現今父母最大的挑戰。 我最後給那位年輕母親一點建議,就是嘗試找些志同道合的家長們,互相勉勵支持。因為父母要面對眾多生活及社會壓力,絕不能單靠一人之力。因此筆者認為,現今社會在培育下一代的同時,也別忘記守護這一群孩子的父母。
撰文:李慧芝 「家庭動力」婚姻及家庭治療師、兒童遊戲治療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