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黃成智:微笑管教之親子溝通要訣

在一次親子溝通研究調查中,父母表示每天至少用1小時與子女溝通,但子女卻說每天平均不到十五分鐘,可見父母與子女對溝通的期望存在差異,同時反映,許多家長用錯溝通方法! 警察落口供 不少家長向子女用警察落口供方式說話,便以為是溝通,例如:「今天有沒有功課要做?」「快考試了,温書未?」「今日午餐食了些什麼?」「為什麼被老師罰?「又或「唔好再打機啦!」甚至「生舊叉燒好過生你!」 對子女來說,這些都是批評、質詢及命令,所以不太想回應,親子溝通停於此。良好親子溝通,應是多鼓勵孩子說他們想說,而不是先問自己想知的事情! 失去地磚的徵狀 另一方面,不少家長除了警察問口供式說話,更可能經常以「失去地磚的徵狀」(missing tile symptom)溝通方式,去令到子女受到挫折!甚麼是「失去地磚的徵狀」?就是在一個整潔的場地上,當有一小塊地磚破損,大部份人都只留意這小小的瑕疪,卻忽略美好的大部份。 例如,一個小孩子在家裡做家務,但做漏了一部份,有家長就批評:「為什麼做小小事都做不好,這裡還未完成!」家長只留意孩子未完成的或只看子女的失誤及錯處,已做妥的及美好的部份卻不予以理會,孩子會感覺不公平,減退了孩子繼續做好的動機,孩子下一次怎會再心甘情願做家務呢? 家長們是否常常聽到孩子說:「好的不讚,做錯小小大罵!那為什麼要做好?反正都是被罵!」其實多讓孩子被正面認同,少被家長否定,親子溝通才能有效進行,孩子在正面鼓勵下才會更有動機努力做好! 假諮詢、假民主 現今社會,民主概念已成為青少年的主流意識,大家都明白,要建立孩子獨立的思維及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,但有家長表面讓孩子選擇,卻不自覺經常推翻孩子的決定。 例如在食肆中,家長問子女喜歡甚麼,但跟著又批評子女選擇食物不健康,更多時為孩子決定;我亦見過有家長在商場讓孩子選擇衣服,但孩子挑選後,家長卻決定買另一套。 家長緊張子女健康、儀容及成長需要無可厚非,但經常詢問子女意見後卻不接納,會造成子女覺得父母「假諮詢、假民主」,不單影響親子關係,亦給了孩子挫敗感,會令子女形成依賴性格或陽奉陰違的行為! 家長可在讓孩子選擇前作出理性分析,但盡量不要在孩子選擇後才批評!孩子選擇與家長不同不重要,孩子選擇為何與家長不同的理由更重要,這亦是親子深入溝通的好機會! 正面溝通四大原則 良好的親子關係與互動,可協助孩子做出較好的判斷與選擇及發展理性情緒;良好的親子溝通更是運用正面溝通的技巧,去作出愛的表達,其原則是: 1. 多聆聽子女的心聲,就著他們所關心的,讓他先充分表達;用教訓,批評及命令去壓抑子女言論,對溝通毫 無幫助。 2. 親子溝通的基礎是互相尊重、彼此信任,不是要監控。而子女在遇到困難時,也確信能從父母得到安慰與支 持,特別是在人際關係與情感受挫時。 3. 不要意氣用事,溝通出現問題時,勿讓情緒影響自己,反之要冷靜面對。 4. 親子溝通時,家長要以言語及行動表示接納、寬恕與關愛。

撰文:黃成智 家庭網絡發展中心義務總幹事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尚無標記。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